首页 >> 传媒视角

传媒视角

秦岭国家植物园10年建设交响曲

发表日期:2009-07-31来源:放大 缩小

秦岭国家植物园10年建设交响曲
——解读秦岭生态多样性保护研究工作

 
初步形成的植物迁地保护区豆科专类园及植被恢复情况。
□本报记者 张行勇
 
雨后,秦岭中段北麓的山体清晰得仿佛触手可及,山脉蜿蜒起伏,山上植被苍翠欲滴,令人心旷神怡。
 
《科学时报》记者在秦岭国家植物园园长沈茂才的陪同下,驱车出西安南城向西,沿秦岭北麓S107省道环山旅游专用公路,来到距西安市区76公里的秦岭田峪河流域,采访秦岭国家植物园的建设进展情况,解读秦岭生态多样性保护与这个世界上占地面积最大的植物园之间的关系。
 
《史记》曰:“秦岭天下之大阻也。”因此,秦岭有“九州之险”的称号。
 
建园背景——秦岭国家植物园建设前奏曲
 
秦岭横贯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山脉,全长1600余公里。相传,它是春秋战国时秦国的领地,也是秦国最高的山脉,遂命名为秦岭。
 
秦岭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又是黄河支流渭河与长江支流嘉陵江、汉江的分水岭。独特的地理位置使秦岭山区植物区系成分和动物种属成分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被生物学家誉为“世界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库”,计有植物197科1006属、3436种,动物722种,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而野生动物中的大熊猫、金丝猴、羚羊、朱鹮和黑鹳等珍贵品种,更是誉满全球。
 
由于历史原因、气候变化和人类过多聚集,以及粗放的生产方式,秦岭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森林覆盖率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动物栖息地破碎化、孤岛化现象日益加剧,水土流失严重,秦岭作为关陇、成渝、江汉平原和中原大地四个经济核心区最大绿色宝库和生态屏障的作用急剧削弱,严重威胁我国的生态安全。
 
1998年6月,时任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陕西省科学院副院长的沈茂才结合自己完成的“秦巴山区优势生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课题的结论,和全国众多秦岭生物学研究专家的成果,开始酝酿并提出建设“秦岭植物园”或“秦岭生态示范园”的建议。这一建议得到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陕西省科学院,特别是陕西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并组织有关人员历经10余次对园址进行综合科学考察和论证,最终确定陕西省秦岭植物园建于陕西省周至县田峪河流域,面积639平方公里,占秦岭总面积的1.1%。
 
2000年6月,陕西省人民政府省长办公会议决定,建设秦岭植物园。
 
建设秦岭国家植物园,旨在恢复已成脆弱化趋势的秦岭特有的生态系统、保育珍稀物种、保护研究持续利用秦岭地区生物多样性,建成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基地,并利用秦岭优美的自然景观建成具有科学研究、科学普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旅游等功能的综合性特大立体型国家植物园,并达到世界一流的植物园和国家生态示范基地的水平,从而为西部地区乃至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2006年10月10日在北京召开了陕西省政府、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西安市政府联合共建第一次会议,这次会议确定了省局院市四方联合共建秦岭国家植物园的体制。这次会议标志着秦岭国家植物园建设的全面启动。
 
攻坚克难——秦岭国家植物园建设开篇曲
 
2007年5月30日,陕西省政府、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西安市政府联合,在周至县集贤镇隆重举行秦岭国家植物园奠基仪式,拉开了秦岭国家植物园建设的大幕。
 
建设秦岭国家植物园,是一项投资大、牵涉面广、工期长、见效慢的系统工程。目前,园区完成主干道路基18公里,园区迁地保护区道路网建设已推出路基10多公里,园区格局已初具雏型;恢复重建植被1.2万亩,共种植树木80余万株,建成70亩苗圃,培育优质种苗35万株;已完成园区内移民搬迁867户,2922人。申请的GEF赠款500万美元和亚行贷款3500万美元国内报批程序已经完成,亚行审批程序接近尾声,全部工作有望年内完成。
 
进峡谷道路建设已完成凤凰岭道路修复工程450米,宽1.5~2米,砌石46.2立方米,干砌石271立方米;峡谷道路修建3600米,架设桥梁8座、宽1.6~1.8米。特别是恢复重建了园区植被工作,栽植侧柏、雪松、蜀桧、龙柏、紫薇、红枫、栾树、棕榈、丁香、白皮松等苗木50多种,恢复植被12800亩,占植被应恢复面积3.5万亩的36.57%,并在继续完善木兰科专类园的基础上陆续启动紫薇、豆科、棕榈科、丁香、杨柳科5个专类园建设。
 
苦乐年华——建设者的感想
 
谈及秦岭国家植物园10年建设历程,沈茂才感触最深的是以下几点。
 
省部共建落实到位是关键。秦岭国家植物园建设真正取得突破性进展是在2006年10月10日召开陕西省政府、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西安市政府联合共建第一次会议之后。在此之前更多的是科学考察和作项目规划的可行性报告,寻求各方面的理解与支持。这是探索实践建设集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宣传、保护与展示及利用功能于一体的世界最大、独具特色的秦岭国家植物园,是做一道世界性环境保护科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综合性难题。今天这点开端成绩的取得,主要是共建主体单位将项目落实到位的结果。
 
和谐的目的是促发展。在近两年的园区建设中,最大的难题不是资金,而是个别村民的要求超出国家政策法规的范围,不仅影响施工进度,而且造成了损失。据记者了解,农户田里附着物已在2008年底前赔付,并将土地按协议入股到秦岭国家植物园,村民被安排在园区从事苗木栽培管护工作,每天有20~30元的报酬。沈茂才认为,建设和谐社会的目的是促进发展,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
 
针对目前一些企业和农户在秦岭进行矿产资源开采和无序进行农家乐旅游产业开发,特别是在秦岭北麓沿线,对秦岭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程度的破坏,不仅与野生动植物生存争夺资源,更重要的是不合理开发造成大气和水质污染,直接威胁到野生动物的生存等状况,沈茂才建议充分利用好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这个平台,依据陕西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实行的《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对秦岭重大建设项目的规划和实施进行统一管理。
 
此外,据记者了解,沈茂才主编的《秦岭植物园科学考察报告》于2008年6月由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而涵盖秦岭地衣、苔藓、种子植物分类、植被及动物、地质等内容的《中国秦岭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秦岭国家植物园总体规划与建设》一书,预计于2009年8月由科学出版社付梓出版,呈献给广大读者。
 
《科学时报》 (2009-6-23 A2 国内)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