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视角

传媒视角

重建藏东南2300年季风降雨变化历史

发表日期:2018-07-26来源:放大 缩小

 

  本报讯(记者张行勇)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谭亮成联合国内外同行,以四川南部神奇洞的两根石笋为研究对象,重建了青藏高原东南部2300年以来分辨率约5年的季风降雨变化历史。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第四纪科学评论》。 

  藏东南是亚洲许多大型河流的发源地,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处于“南方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气候变化对理解该丝路的形成、发展和我国西南及东南亚、南亚地区历史时期文明交流有重要作用。 

  研究结果显示,2300年以来,该地区季风降雨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两个最显著的湿润期是在公元60~280年和370~510年,而最干旱时期则是最近200年。研究发现,都江堰修建的前半个世纪该区相对较湿润且降雨变化频繁。 

  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太阳活动对藏东南的季风降雨变化有显著影响。在过去千年中,藏东南季风降雨的增加均发生于太阳活动极小期,这和高原东北部地区在太阳活动极小期时降雨的减少不同。他们集成了有精确年代的神奇洞石笋以及贵州七星洞石笋记录,建立了代表我国西南地区过去2300年的季风降雨变化序列,证实了过去2000年暖期时“南旱北涝”、冷期时“南涝北旱”的结论。 

  相关论文信息: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 2018, 195: 122-132 

  《中国科学报》 (2018-07-26 4版 综合)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