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视角

传媒视角

让“科学种子”以迷人的方式呈现

(说道·把自然讲给你听)

发表日期:2021-09-13祁云枝来源:人民日报放大 缩小

  科学普及,就是对“科学种子”进行二次加工,让它以迷人的方式呈现出来。读者在了解植物这门科学时,需要兴趣,需要更多的轻松感、愉悦感,继而进入思考,获得答案

  鲁班造锯的灵感是否来自茅草?尼龙扣搭的发明是否来自苍耳?植物的巧夺天工,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我是一名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近年来,我一直从事科普创作,希望通过文章和漫画,在通俗生动与严谨的学科研究间架起一座桥梁。我认为,科学普及,就是对“科学种子”进行二次加工,让它以迷人的方式呈现出来。读者在了解植物这门科学时,需要兴趣,需要更多的轻松感、愉悦感,继而进入思考,获得答案。

  西安植物园收集保育了多种植物,是个巨大的植物宝库,也是我创作的资源库。这些年,我努力让笔下的植物美丽迷人,同时也希望通过拟人化的语言,让人们感受到植物在生存繁衍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坚韧顽强,感受到植物的性情,争取做到科学性、文学性与趣味性并存。比如,在描述植物时,我经常思考和想象,植物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对自身的生存繁衍有什么好处?

  要做到科普文章兼具趣味性和思想性,其实并不容易。这需要有专业的知识背景、高度的科学概括能力,还需要一定的文学功底和合理的艺术渲染,这些都需要在日积月累的学习和锻炼中不断精进。

  20多年来,我把自己当成植物的知己,甚至当成植物中的一员去接近植物、与植物交流。同时,植物也给予我很多启发。枸杞树指头般粗细的一条根,在地底下一窜就是好几丈,药农很少能挖出一根完整的地骨。生活中,当我觉得自己的付出多而所得少时,就吃几粒枸杞子,在它那甘甜的美味里,脑海中会掠过一棵棵被果实压弯了的枸杞树,会掠过枸杞树下寂寥却无比奋勇的根。我做得比枸杞根多吗?我有它那样努力吗?

  植物给了我太多,我也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植物。引导更多读者热爱自然、热爱科学,激发大家探索自然的兴趣,丰富对物种多样性的认知,感悟大自然的和谐美好……对植物学领域的科普工作者来说,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作者为陕西省西安植物园、陕西省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本报记者原韬雄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1年09月13日 第 14 版)

 

来源: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1-09/13/nw.D110000renmrb_20210913_2-14.htm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