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视角

传媒视角

农业创新谷给渭南农业带来巨变

发表日期:2023-01-01来源:陕西日报放大 缩小  

富平县留古镇现代智慧农业园区的智慧温室。 本报通讯员 朗小强摄

大荔县小坡示范区冬枣长势喜人。 本报通讯员 周爱英摄

位于农业创新谷核心区的陕西省植物线虫学重点实验室,是国内首个以单个病原物为研究对象并建在田间地头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图为工作人员在进行土壤的分析测试。本报记者 张梅摄

  本报记者 张梅

  到2025年,全市建成涉农双创服务平台10个以上,重点产业链创新联合体、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及新型研发机构15个以上,攻克农业产业关键核心技术30个以上,转化推广重大农业科技成果50项以上,引进培育科技型农业企业100家以上,涉农创新创业基金规模超过5亿元,全市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达到1000亿元……

  这是秦创原渭南农业创新谷(以下简称“农业创新谷”)建设的“三年计划”。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启动以来,渭南市结合农业资源禀赋,创新性提出建设农业创新谷,让科技创新为现代农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挖掘资源禀赋 绘就创新蓝图

  位于陕西渭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大荔县安仁镇小坡示范区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努力做大做强大荔冬枣特色优势产业,使大荔冬枣的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有机冬枣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普及率达到95%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0%。

  小坡示范区是渭南市挖掘资源禀赋,建设农业创新谷的一个缩影。

  渭南市是陕西农业大市。为进一步发展优势产业,渭南市提出农业创新谷“一核+两翼+N产业链创新平台”的建设架构。

  “我们依托农业创新谷集聚农业科技资源、创新创业人才、金融资本,希望打造一个辐射带动汾渭平原乃至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市场化、共享式、开放型、综合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渭南市科技局局长武俊兴介绍。

  “一核”指农业创新谷核心区,位于大荔县官池镇的陕西渭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重点布局农业创新研发、创业孵化及成果转化平台。

  “两翼”是蒲城高新区环保农资加工创新驱动发展翼和渭南高新区(北区)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创新驱动发展翼。“两翼”的使命在于提升处于农业产业链前端的蒲城高新区环保农资产品加工生产和后端的渭南高新区(北区)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增值两大板块的水平,形成产业集群。

  “N产业链创新平台”指按照“一县一业一创新平台”思路,每个县确定一个首位产业,建成相应的产业技术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县域创新试验示范站等新型研发平台,促进县域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科技进步及成果转化。

  为推动农业创新谷建设开好局、起好步,渭南市聘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管晓宏、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涌担任“渭南市人民政府高级顾问”,建立了由11位省内农业农村科技领域知名专家组成的农业创新谷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工作推进出谋划策。

  与此同时,渭南市先后印发了《秦创原渭南农业创新谷建设方案》《秦创原渭南农业创新谷建设任务推进表(2022—2025年)》,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示范区管委会相继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农业创新谷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优化创新生态 激发创业活力

  2022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白水苹果试验站赵政阳教授团队选育的苹果新品种“瑞香红”通过国家审定。围绕苹果这一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白水县正在以赵政阳教授为代表,培养10名省级高层次专业人才、100名县级果业技术骨干、1000名农民技术员,再发展1万名村级种树能手。

  “一定要让中国的果农种上我们自己的苹果新品种,这是推进乡村振兴、让农民持续增收的支柱力量!”赵政阳说。

  瞄准农业创新谷建设目标,渭南市通过科技人才培养引进、支持创新平台创建、提升科技服务水平等措施不断优化创新生态,激发创业活力。

  在科技人才培养方面,2022年,渭南市备案登记1576名科技部科技特派员,认定176名市级科技特派员,组建17支市级科技特派员产业技术服务团,推广新技术、新品种约100个,开展培训500余场次;培养“三农”科技经纪人10名、“科学家+工程师”队伍13支、“新双创”队伍19支。渭南市还在全省率先组建了秦创原渭南科技服务团,服务科技型企业105家。

  创新创业离不开平台的支撑。2022年,渭南市先后建设了陕西省秦创原渭南农业创新谷农用微生物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山羊乳深加工校企联合研究中心、陕西省饲料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阴市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合阳旱作粮食(小麦玉米)试验示范站、富平奶山羊产业研究院、富平柿子产业研究院等平台,持续推动9个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16个星创天地、5个科技示范村(镇)及15个市级专家大院建设,培育了一批产业技术集成创新能力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强、创新带动示范能力强的优质载体。

  与此同时,渭南市不断加大科技服务供给:农业创新谷核心区科技创新中心布局建设中试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产业发展研究院、专家工作站、科技示范园等各类创新平台30个;大荔县创建创业孵化中心,目前10户企业和一些双创人员已入驻其中;蒲城县设立1000万元科技创新基金,支持科技型企业创新创业;白水县推动总投资约4亿元的苹果全产业链高质量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推动苹果“两链”深度融合。

  产学研合作 做大做强产业链

  今年以来,渭南市科技局聚焦农业产业,凝练了粮食作物、果蔬、农产品精深加工,智慧农机制造及改进、农业微生物资源创新利用、农业创新谷大数据服务中心等6方面的急需关键问题,选择了6个行业龙头企业及19家中小企业,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省级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申报省科技厅与渭南市联动重点项目,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渭南粮食生产和重点特色农产品延链、补链、强链。

  据了解,2022年,紧扣农业创新谷“N产业链创新平台”建设任务,突出集成创新与示范推广,渭南市策划了总投资3.38亿元的厅市联动重点项目(渭南现代农业),推动区域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希望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力量,通过科技项目的实施,促进渭南在农业科技领域形成大中小企业以共创共享、良性共生、协同发展的方式,创造价值、提升竞争力,走出一条农业产业大企业引领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共同成长的新路子。”武俊兴说。

  正值寒冬,渭南市华州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的智慧农业产业基地智慧温室里,采用无土栽培技术培育的番茄长势正旺。

  据介绍,华州区智慧农业园区示范园占地1000余亩,温室面积达6.67万平方米。智慧温室大幅提高了单位面积产能,该基地年产值将超过3000万元。

  在推广数字智能化控制、机械自动化操作等现代农业技术的基础上,渭南市加速走农业数字化之路,大力发展数字农业经济。目前,渭南市正在加紧建设集农业创新谷“三器”展示、农业创新创业服务、农业科技金融服务等于一体的农业创新谷大数据系统;构建农业创新谷两链融合度、成果转化率数据模型,并应用于“两翼”建设发展;推广应用农业创新谷农业生产管理系统。

  “渭南市将紧紧围绕农业创新谷建设任务,强化制度政策支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打造一批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两链融合‘促进器’示范样板,推动渭南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武俊兴表示。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