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学普及

科学普及

【2018年分省院科普征文大赛作品展示】昆虫的自我保护

发表日期:2019-01-18来源:放大 缩小

   大自然是一个适者生存的地方,弱小的或者没有保护手段的动物,都将会成 为其他猎手的食物。昆虫在自然界中相比其他大型动物,显得是那么的渺小,但 它们也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本领,充满技巧的“隐匿”在周围环境中。

  “巧妙的伪装”

  平时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会钟爱拍一些花花草草,不经意间,就会有一些“不 速之客”悄悄的潜入周围的环境,被镜头捕捉下来,仔细一看,却发现原来是只 虫子。为了生存,许多昆虫都会模仿、适应周围的环境或其他生物,要么使自己 “躲藏”起来,要么用来“恐吓”敌人,即为拟态。

  拟态的定义是指一种生物模拟另一种生物或者环境而获得“好处”。在昆虫 各个发育阶段,如卵、幼(若)虫、蛹和成虫中,都能找到拟态的发生。按照类 型,可将昆虫拟态划分为瓦氏拟态、贝氏拟态、缪氏拟态和波氏拟态四种。而按 照模拟对象划分,又可分为形状拟态、颜色拟态、声学拟态、光学拟态、化学拟 态和行为拟态。下面我们就简单介绍昆虫中各种“奇妙”的拟态。

  瓦氏拟态是指昆虫模拟生存环境的现象,模仿对象可以是非生物的墙壁、石 块、地面,也可以是周围的植物,其中最著名的就要属“保护色”。中学课本中, 我们早已学过英国发电厂周围的尺蛾会由原先的黑色变成灰色,孩提时代也曾不 经意间在泥土中发现若干棕色的蝗虫。此外,它们中还不乏一些颜色鲜艳的伙伴, 像是和嫩叶一样翠绿的中华翡螽(一种蝗虫)、或是像兰花一样洁白的兰花螳螂。

  

  

  这些聪明的精灵们,摇身一变,就把周围的植物作为隐藏自己的避风港,比如模仿像树枝一样的尺蛾幼虫、竹节虫;或是像树叶一样的枯叶螳螂、树螽、叶 脩、钩线青尺蛾幼虫;或是像花一样的黑蕊尾舟蛾和像果实一样的浆果蚂蚁。

  

  

  “弱者往往都向往强大”。环境中处处存在天敌和捕食者,许多昆虫则会模仿别的昆虫或者动物,达到伪装自己或者吓退敌人的目的。贝氏拟态是指无毒害 的昆虫模拟有毒害的物种的现象,是弱小、无毒、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昆虫常用的手段,就像我们熟识的警戒色。它们中有的会模仿鸟兽的眼睛,比如拟稻霉眼蝶、孔雀螳螂;有的会模仿凶恶的蝎子,比如蝎蛉;或者干脆长得就像一条蛇, 比如天蛾和柑橘凤蝶的幼虫。

  

  在街上逛逛,偶尔能遇到街边有人卖盗版书或是盗版光碟,可殊不知昆虫中 也有许多“盗版”,会模仿有毒、具攻击性其他昆虫的体色和外形来迷惑捕食者, 或者使天敌误认为它们是那些会引起呕吐或者中毒的种类而拒绝捕食,比如虎斑 蝶模仿君主班蝶,食蚜蝇模仿胡蜂。而且,某些“强者”之间也会相互拟态,比 如有毒或攻击性的昆虫互相模仿,提高捕食的成功率,如食蛛鹰蜂模仿萤火虫, 即为缪氏拟态(贝氏拟态的“加强版”)。

  

  更加有趣的是,昆虫中还有一些别出心裁的模仿,比如“自取其辱”模仿鸟粪的黑斑双尾蛾和“神来之笔”般在翅膀上画蚂蚁的中东瓜实蝇。 

   

  “无畏的武器”

  “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反抗的武装,而不仅只知道东躲西藏,别看我们身 体小,但我们也很有力量”。自然界中,无论是强大的猛兽,还是弱小的昆虫, 都有保护自己的能力。随着上亿年的进化,昆虫们也练就了一身本领,用来保护 自己,比如警戒、恫吓和化学防御。

  警戒是指生物利用自身特有的外部形态来警告、趋避天敌的行为。昆虫的警 戒主要分为警戒态和警戒色两种。顾名思义,警戒态是指昆虫遇到危险时特有的 外部形态,而警戒色是指昆虫具有使捕食者厌恶或者不敢贸然取食的鲜艳颜色。 目的则都是警告天敌。

  

  生活中,我们常常能见到许多色彩斑斓或是奇形怪状的昆虫,像是颜色艳丽的蝴蝶、飞蛾、竹节虫,头上长着奇怪的角或者身披尖刺的毛毛虫等等,它们大 多数就是警戒态或警戒色。比如长相恐怖的角蝉、竹节虫,浑身尖刺的天蛾、毒 蛾、螟蛾的幼虫,绚丽的眼蝶、竹节虫和非洲蝗虫,它们中有的看起来毛骨悚然, 有的看起来又觉得赏心悦目,但正因为样貌如此与众不同,才能吓退捕食者。

  

  恫吓是指某些昆虫在捕食者逼近时,或在静止隐蔽状态被捕食者发现时,会 突然起飞并闪露出后翅明显的颜色或者色斑,或者作出各种威胁姿态、或者鸣叫 来进行防御,逼退捕食者,比如绿蝽、亚马逊螳螂、彩虹锹甲、角蝉。瞬彩为恫 吓的一种,指昆虫瞬间张开颜色鲜艳的翅膀,恐吓捕食者,比如斑衣蜡蝉、龙眼 蜡蝉。

  

  除了技巧型的能力,许多昆虫还开发出了化学武器,当遇到危险时,就喷射具有刺激性液体或者毒液,赶走捕食者,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蝽就属于此类昆虫, 但毒性并不强。而像隐翅虫、投弹手甲虫,则具有极强的毒性,轻易不能接近。

  

   

  “聪明的躲藏”

  “昆虫是动物界的逃脱大师,即使没有华丽的外衣,美丽的外貌,但仍然有 着十八般武艺,躲避敌人的追捕”,就像假死、自残、避稀现象。

  假死,顾名思义,就是“装死”,指昆虫收到某种刺激或震动时,身体蜷缩, 静止不动,或者从停留处跌落呈假死状态,稍停片刻恢复正常离去的现象,如叶 甲、金龟子、玉米粘虫等。

  

  古人言: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大家在杂志中都读到过“壁虎 断尾,海胆抛胆,蜥蜴断肢”,许多动物都有这种为了求生,做出的痛苦而明智 的选择,即为自残现象。昆虫也不例外,在遭遇捕食时自行将身体某部分脱落以求逃逸的生存策略,舍弃的器官比如足、尾须、尾鳃、前胸背板、腹末附器。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人以少为尊”,就像社会中的人才,越是有能力、特 殊的人,享受待遇越高也越受人尊敬。对于捕食者而言,捕食的大部分昆虫数量 众多,而它们中那些“与众不同”的个体,则不容易被捕食者发现,反而容易隐 藏自己,比如树螽隐藏在摩门蟋蟀种群中。而从昆虫的角度而言,“人多力量大, 人多势众”,形成团队,聚集防御对抗捕食者,则使得自己更容易受到保护,就 像蜜蜂、蚂蚁。

  

  “坚固的庇护”

  诗中写道:“家,是什么;是我们避风的港湾,是我们日落而归的巢穴,是 我们遮风挡雨的好去处,是我们哺育后代的摇篮,家是我们最熟悉亲密的地方。”

  通常,人们认为的狭义的家,就是一栋房子、一处住所,而对于昆虫而言,坚固、隐蔽、熟识的“房子”,也是它们温暖的家。 然而,昆虫筑巢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昆虫会分泌蜡混合唾液筑巢,像是蜜蜂;有的昆虫会在土中打洞,就像蚂蚁、白蚁;有的昆虫会把植物叶片、树枝卷成筒状或者切开堆叠,就像切叶蚁、石巢蜂、蓑蛾;有的昆虫则利用砂石、蛞蝓 壳筑巢,就像美洲石蛾;还有一些不会用工具的昆虫,干脆就织丝、吐沫来筑巢, 就像巢蛾、沫蝉。它们都善用自己的智慧,搭建起属于自己的温馨港湾。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