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春节里的南繁育种人

发表日期:2023-01-26来源: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放大 缩小  

  辞旧迎新之际,陕西省科学院一所一品项目“生态高值特种玉米种质提升与健康食品产业化”的南繁工作在陕西省南繁育种基地(海南省乐东县)如火如荼地展开。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全国大批农业科研工作者如候鸟一般每年冬季进入海南,利用海南省西南地区适宜的光温条件,从事农作物品种选育、种子生产和种质加代鉴定等工作,这被称作“南繁”。从杂交水稻、高产玉米到抗虫害的棉花,我国已育成的农作物品种中有七成以上经过了“南繁基地”的培育。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就特地前往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并对“南繁硅谷”的建设工作提出重要指示。如今,南繁已经是加强种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南繁硅谷”已是当下推进种业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

  2022-2023年度的南繁工作,省生物农业所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研究中心(简称“育种中心”)依旧与省内各地市农科院、中大型种业企业一同在陕西省南繁育种基地开展。为了加快一所一品项目进展,全面推进繁育工作,育种中心不仅从陕西省种子管理站争取到了南繁基地入驻单位中最多的耕地(共6.1亩),还在周边村庄中租赁了一片试验地(3.8亩)。

  此次南繁,研究所育种中心的工作核心依旧是围绕“一所一品”项目开展,除了种质创新、自交系选育、新组合品比试验等育种任务外,还增加了数个亲本材料的扩繁和“小制种”工作。考虑到人手短缺和任务交叉的现状,南繁工作总体分为五期开展,第一期播种开始于2022年11月6日,最后一期结束收种预计在2023年3月初。玉米育种田间工作的高峰期是套袋、授粉期间。此次南繁的高峰期从2023年元旦开始(1月2日),预计将持续到元宵节前后(2月初)。在此期间,驻扎的科研工作者进入到了试验地两头跑、每天9小时以上的饱和式工作状态。截止新春佳节之时(1月24日,大年初三),育种中心已经完成了套袋材料25000余个、授粉15000余株、新杂交组合559组,繁殖、选育黑色甜糯玉米系列自交系材料211份、黑糯玉米材料393份、自交系和亲本材料37份,完成了33个杂交组合的田间表型记录和分析、筛选。

  接下来工作人员将继续完成剩余试验材料和繁育材料的套袋授粉工作,并采集、分析整理全生长季的田间数据,待后续果穗的穗选分析和种子的粒选之后,将于4月初在临潼春季播种开启新一季的育种工作。

此次驻扎在南繁基地的科研人员:窦秉德(三级教授、博士)、戴佳锟(副研究员、博士)、史红丽博士。

  虽然一期、二期的工作已经完成,但本着不放过任何一个发现,不浪费任何一颗试验玉米的科学态度,科研人员依旧在试验地中反复观察、筛选,找寻发现可以继续开发的玉米材料。

科研人员每日在两块试验地之间穿梭

烈日下完成各种套袋授粉工作以及田间记录工作

  1月24日整日,南繁基地恰逢6-7级的持续阵风。课题组培育的花青素系列饲草玉米(株高3.8米,生物量可以达到5.5吨以上)依靠优异的扎根能力在大风中巍然不动。该试验组合具有高生物量、高花青素、抗倒伏、耐涝等特点,是优质无抗饲草玉米的潜在新品种。

  正所谓“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好玉米需要如此,科研工作亦是如此。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