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群工作 >> 党建工作

党建工作

增科技 兴生态
——省动物所开展弘扬科学家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系列活动

发表日期:2023-01-17来源:陕西省动物研究所放大 缩小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迎来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发展。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最高目标。  

  近年来,陕西省动物研究所以“党的建设质量更高”为统领,以“陕西生态品质更高”为目标,依托野外科研基地,挖掘所史,以研究所老科学家吃苦奉献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研创新引领支撑为己任的事迹作为宣传案例,大力开展弘扬科学家精神活动,以党建引领科研创新,不断促进研究所迈上新台阶、做出新贡献。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前身为1963年成立的陕西省秦岭生物和农业资源考察队,1978年挂牌陕西省动物研究所,1983年经国家林业部批准挂牌“西北濒危动物研究所”,主要历史使命是研究保护珍稀动物,维护自然生态安全,助推乡村发展振兴。建所以来,开展了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大鲵、藏羚羊、白唇鹿、林麝、盘羊、遗鸥等珍稀濒危动物的研究保护工作,出版专著50余部,发表论文1700余篇,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70余项,为陕西乃至我国中西部生态环境保护事业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和科技支撑。  

  近半个世纪以来,研究所老一辈科学家以“保护珍稀动物 呵护生态环境”为己任,积极投身艰苦的野外工作,足迹遍布我国秦岭地区和青藏高原的高山、荒漠、平原、河流。他们,是动物学巨大发展的贡献者,崇高思想品格的践行者,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者,科技强国的奉献者,创造了无愧于时代的光荣业绩!   

  周尧教授,1980至1984年为研究所名誉所长,我国著名昆虫分类学家,守正创新、敢为人先,创办《动物世界》杂志,主编《中国蝶类志》《中国盾蚧志》,发表论文和著作200多篇(册),发现记述360个新种,32个新属,是我国昆虫分类学工作泰斗级人物之一。  

  仵光俊研究员,曾任研究所所长,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不怕吃苦、爱岗敬业,从事昆虫生态控制研究和秦椒低残毒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棉花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开发出立体栽培、繁益治虫一整套技术,为三秦大地农田增收做出重要贡献。  

  吴家炎研究员,曾任研究所副所长,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治学严谨、勇攀高峰,主持国家林业部、中科院等基金项目20余项,中美、中日合作课题2项,发表兽类新种新亚种1个,发表论文80余篇,主编《中国羚牛》《中国白唇鹿》《中国麝类》等专著,对我国兽类生态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屈春虹研究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淡泊名利、团结协作,完成虫白蜡部标研制;组建同工酶分析室,主持辣椒系列产品标准研制;撰写《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部分章节。  

  耿孝媛研究员,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坚守一线、勇于实践,长期从事经济动物养殖与动物医学工作,主持“水貂养殖技术及推广应用研究”等课题,主编《水貂养殖法》《貂病防治~附养殖技术》等专著,是陕西经济动物养殖领域重要专家之一。  

  方树淼研究员,曾任研究所所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认真执着、开拓进取,多年来从事鱼类分类、动物生态应用综合技术研究,承担省部级课题15项,发表论文30余篇,发表鱼类新种及亚种4个,为大鲵在秦岭仿生态繁殖成功、促进大鲵在全国养殖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是秦岭水生动物研究与保护工作的重要科学家之一。  

  史东仇研究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潜心研究、积极探索,从事鸟类濒危物种生态学方面研究工作,致力于朱鹮研究保护,参与首次发现洋县姚家沟朱鹮,发表论文30多篇,参与编写《秦岭鸟类志》,编写出版《中国朱鹮》等专著和科学报告10余部,是秦岭鸟类分类工作的重要元老级人物。  

  许涛清研究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乐观奉献、奖掖后学,在鱼类区系研究、水生生态环境保护评价、自然保护区建设中取得丰硕成果,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10余部。至今仍跋涉在祖国的大江大河及人类屋脊的青藏高原上,为秦岭鱼类“编目”及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做了重要贡献。  

  张保良研究员,踏实勤勉、甘为人梯,曾任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经济动物养殖研究,发表文章29篇,独著及参编15部著作,为麝的规模化养殖奠定了基础,主持完成了花面狸人工繁育成功及其规模化在全国的养殖推广,推动了我国经济动物养殖事业的发展。  

  郑生武研究员,谦和坚韧、锐意进取,长期从事动物区系、动物生态学研究,发表论文86篇,12篇获奖,出版《秦岭兽类志》《中国西北地区珍稀濒危动物志》等专著,是秦岭乃至西北兽类多样性及生态学研究的重要贡献者之一。   

  姚渭研究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锲而不舍、求真务实,共发表论文20余篇、国际会议报道论文3篇,在陕西昆虫分类、植物保护、昆虫生态学及储粮害虫检测技术专业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宋鸣涛研究员,曾任研究所所长,精益求精、认真负责,主要从事两栖爬行动物分类学研究,创办巜动物与保护》杂志,发表潘氏闭壳龟、太白壁虎、秦岭蝮等多个新种新亚种,是秦岭两栖爬行分类研究重要贡献者之一。  

  罗时有副研究员,先公后己,诲人不倦,长期从事金丝猴和鸟类考察研究,发表鸟类新种新亚种1个,参与编写《中国动物志·鸟纲·第九卷》、《宁夏脊椎动物志》、《甘肃省脊椎动物志》等专著。  

  张子有副研究员,兢兢业业,刻苦钻研,主要参加的白蜡生产项目获得成功,1978年获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奖,主持五倍子生产技术开发项目1994年获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贰等奖,编写《白蜡虫与白蜡生产》专著,发表多篇论文。  

  通过宣传学习上述所列的研究所老一辈科学家跋涉在科学道路上的优秀品质和奉献精神,激励研究所新一代科技工作者干事创业,继往开来,再谱新篇章。  2021年以来,所党委结合党史学习教育,重走红色革命路线,参观佛坪县秦岭珍稀动物野外研究基地和沙窝村红二十五军长征旧址,开展“学党史庆百年”主题研讨;参观凤县工合旧址和两当兵变策源地纪念馆等,激励新一代动物所人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通过省科学院一所一品项目“陕西省林麝核心种质资源保育与创新研究”,实现“一所一品”支撑“一县一业”,在宝鸡凤县、汉中镇巴打造林麝养殖-药用麝香开发-乡村振兴产业链,小林麝带动大产业,助力地方群众脱贫致富;开展的“秦岭金丝猴种源繁育、生态旅游与科教品牌创立与产业化发展”项目,积极协助佛坪县打造金丝猴保护-科普-旅游产业链和为佛坪生态立县和生态旅游强县提供科技支撑。  

  所党委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践中,依托佛坪、凤县2处野外科研基地及其周边红色资源,建立党建主题教育基地,创新性地在科研一线开展党建活动,引导和激励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促进党建工作和科研业务深度融合,以更多的科研实践活动与产出助力地方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行动。  

  全所各个研究中心承担着开展藏羚羊、高原鼠兔、藏野驴等动物调查和多样性保护研究的科研任务,所党委依据各个中心的科研项目多在野外科考的实际情况,号召组建起科学考察队临时党组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高原、在深山密林勇于克服高寒缺氧,战胜各种生存困境的挑战,竭力进取,做出较高科研创新成果。  

  所党委注重发挥党管人才和党管宣传的作用,在人才招聘、高端人才引进发挥决策作用,加大对典型人才和重要成果的宣传,提高科技人员社会知名度和话语权。积极与业务对口单位进行党务联建活动,寻求科技合作契机。引领人才成长,竭力创造条件,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推进研究所科研工作迈向新台阶。  

  研究所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强生物安全管理等内容,结合研究所“十四五”发展规划,重点从防治外来物种侵害方面开展科研布局,以国家需求为己任,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外来物种防控研究,重点将在为秦岭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做出新成果以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展望未来,研究所将学习宣传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不断加强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励科技工作者践行科技报国的初心和使命,以党建引领切实推动研究所创新发展。  

  擘画蓝图启新程,踔厉奋发谱新篇。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落地实施的关键之年。在研究所党政班子的领导下,全所同志将继续牢记研究所所训“发扬团队精神、勇攀科学高峰”,以生态卫士的精神和担当,增科技之翼,兴生态之梦,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伟大理念,为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而踔厉奋发,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做出新的更大贡献。(石勇强 王晓卫 常罡)

陕西卫视巜对话书记》节目组采访宣传我所科技贡献

所党委举行全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会

所工会组织“喜迎二十大,迈向新征程”职工健步走活动

所团委举办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座谈会

研究所大门新貌

研究所训“发扬团队精神、勇攀科学高峰”

附件: